东方之星
师乐汇

甜点小人——拼图类游戏的指导策略

2017-11-02 10:59:56

文/北京东方之星学前教育机构  梁旭

拼图类游戏主要训练了幼儿的图形聚敛能力。图形聚敛能力是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能力之一,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或根据给定的信息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它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通过不断探索尝试、逐渐积累起来的。图形聚敛能力发展好的幼儿对空间和图形系统有良好的知觉和认识,他们不但能很好地加工复杂的图形信息,而且能用多种方法解决图形问题,在以后的几何学习中具有优势。

 4~5岁的幼儿,对基本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知道常见图形的名称及特征,但如何用这些图形知识,灵活、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图形问题,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此,思维课程中的“甜点小人”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次进行图形探索、思维冲浪的机会。“甜点小人”的游戏主要是让幼儿利用一种或多种颜色的拼图磁片,拼出特定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游戏中提供的拼图磁片的颜色和形状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即红色最简单,其次是蓝色和黄色(它们除了颜色不同,其他都一样)、绿色最难。

   

(单片磁片大小与最右侧小人身体的正方形大小相同)

    接下来我们探讨组织这类活动时应当把握的要点。

一、    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指导这类游戏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由于以往的经验不同,幼儿在游戏中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的幼儿能很容易完成任务,而有的幼儿反复尝试仍拼不上。这时教师要依据幼儿的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如在游戏1—— “给4个小人各穿上一件1种颜色的衣服”中,教师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引导方式。

方式1:“我们把这些衣服的布料分开后,比一比、摆一摆,看谁能发现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哪些地方一样?”

幼儿操作的结果:   

甜点之家3.jpg

在这种方式中,教师并没有让幼儿直接解决游戏中的图形问题,而是让幼儿先充分地“玩”材料,使幼儿在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摞一摞的过程中,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每组拼图磁片的特点及每组磁片之间的共同特征。这不但为完成“给每个小人穿一种颜色的衣服”这个任务做了准备,而且还为解决“给小人穿多种颜色的衣服”的任务奠定了基础。这种策略适合拼图能力较弱的幼儿。

方式2:“请你先帮果汁(正方形)小人穿上一件1种颜色的衣服,看一看布料的边(角)跟小人身体的边(角)有没有一样的”“然后再给水果小人穿上一件1种颜色的衣服”“最后,给薯条和汉堡小人各穿一件1种颜色的衣服”。

幼儿操作的顺序与结果:  

甜点之家2.jpg

在这里,教师预设了由易到难的拼图顺序,符合幼儿解决图形类问题的规律,有利于幼儿发现除平移、旋转、替换以外解决图形问题的方法,即比较拼图磁片的边(角)与图形的边(角)。而且,由于幼儿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拼图任务,因此,能更多地体验成功解决图形问题的喜悦,建立解决图形问题的信心。这种策略比较适合拼图能力一般的幼儿。

方式3:“请你按顺序给每位甜点小人穿上一件1种颜色的衣服。如果布料不合适,你可以换一块,或者转一转”。

幼儿操作的顺序与结果: 

甜点之家1.jpg

教师的指导使幼儿明确了操作任务,以及简单的操作方法。当磁片与图形的位置不合适时,幼儿会尝试不断地移动、旋转或替换拼图磁片来完成拼图任务。然而,虽然在操作中幼儿运用了替换、旋转、平移等解决图形问题的方法,但由于游戏图中的几何图形、以及4种颜色拼图磁片都蕴含着不同的难度梯度,因此幼儿操作起来可能会有困难,且操作时间也会很长。这种策略比较适合拼图能力较强的幼儿。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实现目标,即利用一种颜色的拼图磁片拼出特定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但三种教学方法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适用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

二、    发现幼儿内隐思维,适时搭建探索性支架

幼儿独立解决图形问题的实际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操作中经常会遇到解决问题的瓶颈,教师可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表情等,发现、分析幼儿的内隐思维,了解他不能解决图形问题的关键,然后搭建探索性的“支架”,使幼儿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跳一跳”完成拼图任务。

比如在游戏2——“给汉堡小人穿一件绿色衣服”中,由于绿色磁片难度最大,在操作中只通过简单的目测,很难准确判断磁片摆放的位置。有的幼儿选对了磁片,但因为他在旋转磁片时速度太快,并且每次转动的角度太大,结果错过了最佳角度。这时教师适时进行介入:“你真棒,都拼上2块啦。”“你用绿色四边形的磁片再试一试,旋转时再慢一点,每次只转一点点。”教师没有动手帮幼儿拼摆或直接告诉幼儿怎样拼摆,而是给幼儿提出探索的思路和方法,而且在搭建“支架”前用肯定的语言先平抚了幼儿焦虑的心情,使幼儿有信心继续解决拼图任务。

但如果幼儿没有问题或不需要时,教师应尽量不干扰幼儿的操作、或及时隐退,撤掉“支架”。

三、     用“归纳”“迁移”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图形问题

“归纳总结”是思维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或及时复习,使幼儿明确所学内容的重点,并将一些关键知识点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知识结构。而“迁移”是将一种情境中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另一种情境中。

思维游戏课程的体系性和逻辑性很强,因此及时的总结、提醒幼儿运用之前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更复杂的图形问题会事半功倍。

比如在游戏3——“给汉堡小人穿一件红、黄2种颜色的花衣服”中,当幼儿操作后,教师可让幼儿用教具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给他做出合适的花衣服的?”“你还记得当布料不合适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吗?”教师开放式的提问,不但能引发幼儿用教具表现自己操作结果的愿望,而且使幼儿能主动关注别人的操作方法。这种分享能及时地帮助幼儿梳理、总结解决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

当幼儿给汉堡小人穿上两种颜色的衣服后,教师还可引导幼儿思考:“你能用给汉堡小人穿2种颜色衣服的方法,再给他穿一件3种颜色的衣服吗?”给汉堡小人穿一件3种颜色的衣服,是一个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引导幼儿将拼摆2种颜色的方法,迁移到用3种颜色磁片拼摆的任务中,不但有利于幼儿解决本游戏中更复杂的图形问题,而且还有利于幼儿逐渐形成自己解决图形问题的思维模式,为幼儿今后继续学习、灵活解决更复杂的图形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评论
  • --暂时没有回复--
×

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