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
师乐汇

阅读理解所需要的能力(上)

2017-11-02 14:34:43

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尤 峰

在上期的专题中,我们介绍了与阅读准备相关的几种学习能力。阅读准备是顺利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当我们充分做好阅读准备后,通过阅读孩子是否能够很好地理解其内容,理解程度又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与阅读理解相关的几种能力:词汇量的掌握、语义关系理解、语义类别理解、语义系统理解以及细节记忆能力。本期我们主要从语义关系理解和词汇量的掌握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对孩子未来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及指导方法。

语义关系理解能力

l  语义关系理解能力与学习

不同孩子阅读同样的文本后获取到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阅读后能根据文本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其主要内容,体验文本所描述的情境,推断并预测到相关的结果。而有的孩子阅读后则不能理解主要内容或者某些词汇的意思,其原因很可能是孩子在语义关系理解方面出现了问题。

在孩子阅读的文本中往往出现大量的词汇,不同词汇有不同的词意,表示不同的事物关系。如果孩子不能较好地理解这些关系,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从而理解其核心内容,更难根据这种关系进行一些类比推理等拓展学习。所以孩子语义关系理解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未来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将会影响其今后学习中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写作。

l  发展语义关系理解能力的方法

孩子对事物关系的理解,取决于他们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在我们的思维游戏中,设计了适宜不同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提高其对语义关系的理解能力。

1、通过感知实物来理解语义关系

对于简单直观的词汇,教师可用直观的材料来帮助孩子理解语义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粗细”。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景,让孩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体验,结合自身获得的经验来理解事物之间存在的相反关系,比如在引导孩子理解事物之间“轻、重”关系时,教师可事先准备2个外形相同的纸盒,一只为空盒,一只装上物品,让孩子双手托住纸盒,掂量不同的重量,用直觉感受轻与重的区别;也可以通过孩子玩跷跷板游戏,直接感知“轻”与“重”;还可以利用实物天平演示两样物品的轻与重,或者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两样事物重量的轻与重的区别。

2、通过理解词义来理解语义关系

当孩子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时,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着各种变化,在对语义关系的理解也从依靠具体形象的事物来理解逐渐过渡到借助语言、词汇来理解。

在引领孩子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描述事物不同程度的词汇,如 “又粗又圆”“不长不短”等描述事物特定特征的词汇,还有描述事物程度差异的 “最快、比较快、最慢”等量性词汇。怎样通过游戏来帮助孩子理解这些词汇及其词汇关系呢?教师可利用游戏材料或玩具等,引导孩子观察同系列事物在某个特征上存在的差异,理解什么是“圆”,什么是“粗”,在此基础上理解“又粗又圆”这个词汇所包含的两重关系,这样使得他们对词汇关系的理解更为深刻。

在思维游戏中,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材料,如图1,为孩子提供一些铅笔模型,让孩子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最长、不长不短、最短、最粗、不粗不细、最细”等词汇在描述铅笔在某些特征上的差异程度,感知和理解这种差异关系后,按照指定关系找出其他事物。

图1.jpg

(图1:“找出几支不粗也不细、不长也不短的铅笔”)

又如图2,引导孩子观察并理解图中的动物在速度和体型两方面被限定的特征及其对应的符号,然后让孩子在图3中找到符合符号所表示的特定特征的动物,边找边说出相应的特征是什么。

 图2.jpg 图3.jpg

(图2)                       (图3)

3、在比较的基础上理解语义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思维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对表面事物的简单判断,他们开始对事物内部存在的关系进行比较复杂的评价与判断,能根据自己所获得的经验举一反三,使用“发现法”进行类比推理,在生活与学习中能够对具有相同关系的事物进行迁移与拓展。在思维课程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来帮助孩子发现并理解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特定关系,并由此类推出其他的事物。教师可以通过给定的若干组不同关系的事物,来引导孩子理解并进行类比推理,判断具有相同关系的其他事物。如图4中包括了功能、大小、相反、归属等关系,教师可引导孩子寻找具有相同关系的两组事物进行连线。

图4.jpg

                 (图4:将具有相同关系的两组事物进行连线)

4、根据已知条件推断语义关系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后,他们能根据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物与景之间的联系推断出内隐的复杂关系,比如图5,给孩子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他们在理解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与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

图5.jpg

(图5:分别观察4张图片,按自己的理解将图片进行排序)

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孩子逐渐从最初只理解个别事物过渡到理解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从简单、直观的理解事物之间的表面关联到深刻理解事物之间的内隐关联,从而学会通过特定的关系,推断出生活中具有这种关系的其他事物,逐步提高语义关系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在孩子今后的阅读中需要经常用到,较好的语义关系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准确地理解阅读的内容,从而为孩子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推理小游戏,引导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限制的复杂关系,并根据语义信息中提供的这些关系推断出合理的答案。例如引导孩子根据语句判断下面的动物喜欢的颜色:

“熊猫既不喜欢黄色,也不喜欢绿色。”

“小猴讨厌像火一样的颜色,也不喜欢像香蕉一样的颜色。”

“小熊喜欢的颜色是熊猫和小猴都不喜欢的。”

请幼儿分别理解这些语句,从而判断出熊猫、小猴、小熊分别喜欢红、黄、绿中的哪个颜色?为什么?这些语句中包含了许多词汇,词汇中又隐含着许多事物关系,孩子只有经过综合分析、理清这些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的“关系”,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词汇量

孩子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其阅读理解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而对词汇的掌握与积累需要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所以在思维课程中我们将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渗透到了每个游戏的各个环节中,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理解并正确运用不同词义的词汇。

例如用替换的形式学习使用不同性质的词汇。在《水果们的晚会》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孩子通过改编散文诗的形式来学习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词汇,从而积累词汇量。如“第一个是香蕉姑娘和凤梨小姐的高山舞,紧接着是龙眼先生们来翻跟斗……”,先让孩子将水果名称替换成蔬菜类名称或动物类名称:“第一个是黄瓜先生和西红柿小姐的高山舞,紧接着是土豆先生们来翻跟斗……”熟悉玩法后,再替换与动作有关的词汇,将“高山舞”替换成“踢踏舞”,将“翻跟斗”换成“弹吉他”。此外,还可以替换诗歌中出现的描写“月光”或“天空”的形容词。让孩子在乐此不彼的替换歌词中,逐步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许多新的词汇。

又如在《小猪去旅行》的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孩子围绕“登山”主题想象出进行登山活动所需要的工具或物品,登山需要用到的物品:登山手套、风镜、登山镐和绳索、背包、登山服、登山鞋、指南针或手表、手机、食品、相机、遮阳帽、药品、应急灯或手电、甚至火柴等。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掌握许多新的词汇。

孩子理解的词汇越多,其阅读的理解力就越高。教师除了通过游戏活动来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还可以将词汇量的积累贯穿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以上我们对阅读理解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进行了阐释,在下期我们将继续围绕阅读理解所需要的复杂语言理解能力与类别概念理解能力展开探讨。


评论
  • --暂时没有回复--
×

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