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
师乐汇

幼儿园思维游戏课程选择并采用了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为核心理论基础。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120个(后研究者认为150个)智力因子组成,他们分别负责着人类不同领域的智力活动。

智力因子相互间的关系可由一个三维“魔方”来表示。“魔方”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内容,操作和结果。

内容是指每天输入我们大脑中的各种信息,吉尔福特将之归为四类,即图形类,符号类,语义类和行为类信息操作是指我们对输入头脑中的信息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即认知、记忆、评价、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

产物是指我们对信息加工后产生的新的信息,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推衍六种形式。

发展历程

2014年东方之星被腾讯网、腾讯教育授予“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教育集团”荣誉称号

2012年东方之星幼儿园思维游戏课程被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荐课程

2010年东方之星学前教育机构董事长杨文泽先生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2009年东方之星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全国优秀学前教育机构”荣誉称号

2008年东方之星被《商界》杂志评为“中国最具潜力的特许品牌50强”

2008年东方之星与美国SOI智力研究所签订战略性学术合作协议,成为其独家授权的中国研发机构和美国SOI-IPP学习能力中国应用中心

2002年东方之星重新定义了幼儿园课程的定义——课程+教研服务,并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全国的教研体系和专业的教研员队伍

1996年东方之星提出了以操作性、游戏化及课程解决方案的课程研发理念,引领了中国学前课程的研发方向

1995年东方之星前瞻性的探索了中国儿童思维教育,创建了中国第一套幼儿园思维教育解决方案,成为中国儿童思维教育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课程特点
课程目标与内容

《幼儿园思维游戏课程》以幼儿基础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发展5种基础思维能力:认知、记忆、评价、聚敛和发散。这5种能力又可以分为图形、符号、语义、行为4个方面的20种能力。

单元游戏活动目标:我们以20种“能力单元”作为单元游戏活动的目标(见下表)。

图形
认知能力
记忆能力
评价能力
聚敛能力
发散能力
符号
认知能力
记忆能力
评价能力
聚敛能力
发散能力
语义
认知能力
记忆能力
评价能力
聚敛能力
发散能力
行为
认知能力
记忆能力
评价能力
聚敛能力
发散能力

例如中班游戏《生活中的秘密》。这个单元的游戏以发展“语义认知”能力为目标,也就是说以培养幼儿对语义信息的理解为目标。在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事物之间的六种关系:部分与整体、物品与原材料、做某件事需要用的感觉器官、物品与分割工具、被容纳与容纳、做一件事情需要用的两样物品。幼儿利用手中的各种材料,按照游戏中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找出多种具有同种关系的事物。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类比推理能力。

课程计划:托、小、中、大、学前班,上下学期共60个游戏单元。

在游戏组成上,从内容角度,图形类的游戏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幼儿期以形象思维的发展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符号和行为类的游戏适当增加;从能力角度,认知能力的游戏比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加,发散能力的游戏适当增加。

每个学期不同游戏单元的顺序,教师可参照《游戏活动设计》从易到难地进行,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游戏单元的顺序。

课程组织与实施
课程组织

《幼儿园思维游戏课程》的课程组织形式有四种:个人活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亲子活动。其中,以个人操作活动为主要形式。

  • 个人活动:幼儿独自进行的探索性游戏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 集体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全体进行的活动。
  •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的活动,可以两人或几人一组,可以是合作性的活动或竞赛性的活动。
  • 亲子活动:《家庭游戏指南》提供了由家长在家庭中进行的亲子活动。家长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进一步强化幼儿园课程的效果。
课程实施
  • 实施要点
  • 环境要求
  • 课前准备
  •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角色
  • 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方法
  • 常规培养

在课程正式实施前,教师需要规划好本学期课程实施的 整体安排。这里我们为您提供几点建议:

建议每个班幼儿不超过20人,可分组进行。最好配备二名教师,一名授课教师,一名辅助教师。

每个单元的游戏一般由4个活动组成,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每次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幼儿年龄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除了整理材料外,主体活动的时间大致应该是:

托班:15~20分钟;小班20~25分钟;中班25~30分钟;大班/学前班30~35分钟。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情况适当调整。

活动室要宽敞、明亮, 有适合幼儿摆放材料的操作空间,操作时最好一人一桌或两人一桌。要备有可以摆放游戏 教具的展示板或其他设施。

理解目标

教师首先要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何种能力。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无须拘泥于已有的活动设计,但是一定要把握本次活动的重点,实现预设的目标。

了解活动内容和重点

教师需要结合教具、幼儿操作材料来看《游戏活动设计》,熟悉活动的流程。

了解幼儿是否具备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

准备有些活动需要幼儿事先有一定的知识或经验的准备,教师需要预先了解全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可在课程实施前安排一些活动,丰富幼儿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结合本班实际水平和情况制订活动实施方案

由于每个班幼儿、教师、环境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建议您在熟悉《游戏活动设计》中的实施方法后,适当考虑是否做出调整或修改。

布置环境

教师按要求布置好环境,摆放好桌椅。

准备教具

教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材料,请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务必熟悉这些材料,完成一些必要14课程组织与实施Practical Instruction的制作。

准备本次活动所需要的幼儿操作材料

教师可以事先为幼儿准备好本次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也可以指导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准备材料。

教师在游戏中要进行三个角色的转换:

引导者: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如:重新介绍游戏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错误、自我纠正等。

观察者:教师要适时地去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游戏活动的进行情况。如:观察幼儿是否掌握游戏的方法、操作水平、在活动中有无困难等。

合作者: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掌握规则、学会游戏方法。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始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语言要亲切富有感染力,表达要清晰、易于理解,语速要适当、切忌过快。教师要不时用关爱的眼神、和蔼的表情、信任的态度和幼儿进行交流,要多使用一些爱抚、鼓励的动作,如:拍拍幼儿的肩膀、竖起大拇指。

这里提供几种在活动中指导幼儿的方法供教师参考:

心理调适及指导

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缺少自信等情形,教师要酌情因势利导,予以鼓励。切忌直接告诉幼儿结果,这样做会让幼儿产生依赖思想或自卑心理。

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当发现幼儿操作中的问题时,我们要为他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如在看图说话中,幼儿没有掌握观察方法时,教师可以提示:“你看看这图上画的有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幼儿在动手能力上有问题,切不可代替他操作,而应当告诉他操作的要领 及步骤,鼓励他自己完成。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在操作中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一种有益的经验获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活动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我们 不要一见到幼儿出现错误就着急,而应当引导幼儿在尝试错误中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幼儿经过多次探索尝试,最终会获得成功。

引导幼儿总结

在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要针对游戏中的重点、难点,将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零散经验进行梳理提炼,升华到概念层面或得出规律,使幼儿获得更大的提高。

思维课程材料比较丰富、操作形式多样,常规培养尤为重要。建立合理、明确的操作常规,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养成认真有序的操作习惯,还可以保证游戏活动正常顺利的进行。

操作常规如下:

按指令要求挑选活动所需要的游戏材料,放置桌面,暂不用的材料放回盒中。

操作认真,取放材料要轻拿轻放,注意保持桌面及游戏材料的整洁,切勿将卡片折叠,材料的边角废物要丢弃在纸篓里。

游戏结束时,检查材料是否遗漏,将游戏材料整齐地放入储卡袋和盒中。

×

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