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
师乐汇

为学习做好记忆准备

2017-11-02 13:41:45

北京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侯素哲 

记忆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其它许多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与人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成绩的好坏,与记忆能力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儿童在课堂上认知理解知识后,需要存储在大脑中。在考试或应用相关知识时,再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因此,做好入学前记忆能力的准备,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

许多人认为人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后天是不能改变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记忆力就跟肌肉一样,可以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明显的改善有意识的记忆力。人类记忆能力的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在3-7岁的整个幼儿期,正是培养幼儿有意记忆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入小学前,对其进行有意记忆的训练,使其能胜任小学中大量的记忆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学前期幼儿记忆能力的年龄特点

处于学前阶段的幼儿,随着言语的发展和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他们的记忆能力也开始全面发展,但带有很大的直观性、机械性和不随意行。该阶段幼儿记忆能力的基本特点是:

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迅速发展。

幼儿的记忆还很难服从于有目的的活动,记忆内容和效果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象的外部特点和他们的兴趣。凡是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鲜明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记忆,而抽象的、词的材料较难被幼儿记住;凡是为幼儿所熟悉的、理解的、有兴趣的、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易被幼儿记住,并能长时保持。约在6、7岁时,幼儿的有意记忆的能力得到初步发展

2.以形象记忆为主,抽象记忆正在发展。

抽象记忆也称“词语逻辑记忆”,它是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记忆。这一年龄段的幼儿以形象记忆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辨认和记忆的能力很强。有的幼儿能识记字,那也只是把字作为一个完整的图形进行辨认和记忆,不会去分析字的偏旁、结构等。

3.以机械记忆为主, 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如何发展幼儿的记忆能力

在思维游戏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视觉记忆的形式来提高幼儿的短时记忆能力。视觉记忆是指视觉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短时记忆是指经过识记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如几秒至几十秒)的记忆。

在思维课程的活动中,发展幼儿视觉记忆能力的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游戏形式:

a 再现记忆内容。这是最普遍的一种记忆游戏形式。这种记忆的游戏形式需要幼儿观察图案,然后凭借记忆找出所有的记忆内容。

b记忆缺少了什么。 也就是说后来呈现的内容比之前观察记忆的内容少了,幼儿要凭借记忆说出少了什么。如先让幼儿观察记忆图1,然后遮挡此图,给幼儿再呈现出图2,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取消了几种水果,最后请幼儿凭借记忆说出图2与图1相比,缺少了哪些水果(苹果与樱桃)。

 

图1                                     图2

 

c记忆多了什么。也就是找出刚刚没有观察到的内容。这种记忆游戏形式与上一种记忆游戏形式正好相反,后来呈现的内容比先观察记忆的内容要多。即先让观察图2,然后遮挡图2,再给幼儿呈现图1,让幼儿凭借记忆找出图1比图2多了哪些水果,也就是刚才在图2上没看到过哪些水果。

d凭借记忆找不同。这种记忆的游戏形式稍难一些。为幼儿提供两幅相似的图案。先让幼儿观察其中一幅图案(图3),然后遮挡,引导幼儿观察另外一幅相似的图案(图3),最后幼儿凭借记忆说出前后两幅图案的不同之处(图4中的披萨上少了一个香菇,换成了大虾)。

图3                                             图4


开展记忆活动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在记忆活动中,我们把每次的记忆活动分成7个小的环节:准备——观察——遮挡——回想——操作——核对答案——总结、分享

 

各个环节中应把握的要点

1.活动前的准备环节

在这一环节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往往感觉到记忆训练的活动不好进行,因为这类活动形式单一,比较枯燥,因此教师首先要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一开始就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记忆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创设了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情况使用其他导入策略:问题导入、人物导入等等。

除创设幼儿感兴趣的引入情境外,教师还要创设安静的环境。安静的环境对记忆活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环境很嘈杂,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尤其在幼儿观察前,教师可用简单的手势或语言提醒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记忆内容上。安静的环境不只是包括外部环境,还要注意稳定幼儿的情绪,使幼儿能静下心来,其实也是为了使幼儿注意力专注。

准备好操作材料。

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准备好操作材料,记忆活动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准备好操作材料,不是简单的把本次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提供给幼儿,指的是将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材料提供给幼儿,不多提供(不能把下一个环节的材料提前给幼儿,上一个环节的材料还留在幼儿的操作板上)也不少提供。因为备选材料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记忆的难度。

2.观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观察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即明确要记忆什么,使幼儿的观察有针对性。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提示要适度。视觉记忆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进行记忆的活动。因此,当幼儿观察时,教师的语言提示要适度,只要交待清楚操作的要求、记忆的要点即可,不必过多的描述画面内容。教师的提示语言过多,会降低记忆的难度,使记忆活动变得简单无效。此外,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提醒幼儿不操作材料,要引导幼儿集中注意观察,不能边看边操作,待教师遮挡记忆内容后,才可允许幼儿操作。

教师还要有目的的控制观察时间,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观察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记忆活动的难易。观察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助于幼儿记忆,因此教师在活动中控制好观察的时间,坚持由多到少,具体记忆时间的掌握,要视幼儿现状和课件的难易而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还要时刻保持幼儿的注意力。记忆活动中注意力的保持非常重要,可以说注意力是记忆的前提。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进行记忆活动,反过来,记忆活动也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使时刻注意使幼儿保持注意力。

 

3.回想环节

 

“回想”既是记忆活动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提高记忆效果的一种手段。在幼儿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大部分记忆活动是靠一些具体的操作来呈现的,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主动的去回想,经常是边想边寻找卡片,找到前面的,就忘记后面的了。因此,我们需要设立“回想”这个环节,如“想一想,你刚才看到的猪胖胖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使幼儿逐渐养成“先回忆再操作”的习惯,提高记忆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回想的时间不宜过长,太长了就延迟了操作的时间,幼儿容易遗忘。

4.操作环节

操作环节,也就是幼儿提取大脑中的记忆内容,进行再现的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做到两点:一是不干预,也就是教师要做到不提示、不提问、不催促,安静等待,以保证给幼儿充分的安静时间独立操作; 二是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观察幼儿是怎么操作的,以了解每个幼儿的记忆情况。

5.核对答案  

一般核对答案有3种方式:教师帮助幼儿核对答案、幼儿对照课件独立核对答案、与课件核对、幼儿相互检查、教师核对。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来选择核对答案的方式:一般年龄小的幼儿不能做到独立核对答案,需要教师帮助核对,年龄大的幼儿可尝试采用后两种方式。

6.总结、分享

在记忆活动中,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识记策略,可以使记忆过程变得更轻松。思维课程中的记忆活动都很强调引导幼儿掌握记忆策略,所以在操作后教师要引导幼儿总结、分享记忆的一些策略,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提高记忆的策略

我们对幼儿进行记忆训练,最终的目的是使幼儿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后,能有意的运用一定的记忆策略进行记忆,提高记忆的速度和准确性。记忆活动中经常用到的记忆策略是:

1.利用表象进行记忆 

也就是将记忆内容的具体形象印刻在大脑中。如在记忆图5时,把4个简笔画的外形特征及排列顺序,完整地存储在脑海中

5.jpg

             图5

 

2.语言辅助记忆策略

也就是将记忆内容转化成语言,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加强记忆。比如记忆图6中木偶的服饰时,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在心里轻轻的说出木偶服饰上的图案:三角形、心形、圆形。

6.jpg

图6

3.归纳总结记忆策略

也就是记忆者归纳、总结出记忆内容的规律或特点,根据图形信息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记忆。如在记忆下图时,先不要急于去记,先观察图案排列是否有规律,然后再按照规律进行记忆。这一记忆策略主要用于记忆内容较多、较复杂时。如图7,记忆该画面时,如果能发现每行食物数量递增的归律,则记忆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7.jpg

图7

 

4.分段记忆策略

分段记忆就是把比较多的记忆内容分成若干个部分进行记忆。如我们平时记忆手机号码时,就会经常用到这种记忆方法。手机号码一般都由11位数字组成,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将这11位数字分成3段每段只有3-4个数字,这样记忆起来就轻松多了。

 

5.顺序记忆策略

也就是记忆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记忆内容,如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可以规定某一点为起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进行记忆。这样记忆起来不会遗漏,能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以上列举了集中常用到的记忆策略。当然,在记忆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记忆内容选择用某种策略,也可同时用几种策略进行记忆。

 

在记忆活动中,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教师还要注意随时根据幼儿的记忆情况调整记忆难度,同时还要关注到记忆能力较弱的幼儿,使每名幼儿都能体验到记忆的成功感,愿意参与到记忆活动中来。


评论
  • --暂时没有回复--
×

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